作为一个不怎么阅读书籍的人,常常会听到「你一旦开始阅读,也会永远自由」,目前是没有体会到趋向于自由感的可能性,但不得不说:「自由」非常诱人。
「少」怎么定义?
大概就是在立下Flag之后平均只能每年读10本传记、商业类书籍的数量,不立Flag大概一年都想不起来要读的状态。
而政府公布的阅读数据显示,国人2021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有11.9%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有8.7%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所以,年度人均阅读8本书,如果年度能阅读20本书籍,就是那8.7%了。不禁想想,是大家都卷得没空读书了吗?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盘点了下为什么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希望找到一些线索:
一是发现自己不太能读进去纸质印刷的文字,虽不至于阅读障碍,但目光看着纸质文档的时候就是会呆滞,感觉被印刷体粘住不能下移,电子文档没有重量和实体,反而不太存在这种困难。
二是阅读电子档的书籍有些强迫症:我要读完一本。特别是遇到不喜欢的书,总想着继续尝试,结果进度缓慢,然后搁置。
三是目的性太强、心理预期过高:总想从书本中学到些什么直接的知识点,所以读得最多的可能是教材或者工具类书籍。
能否改进?
首先,我会看大量的博客、论坛、Rss订阅源,阅读速度不慢。当我打开这些网页浏览的时候并不会觉得需要「全部读完」,也没有目的性,阅读是轻松愉快的。现在,有很多畅销书作者的书籍实际上是博客文档的延续或者整理,那么这些和书籍并没有太大差异,试着用阅读咨询/Rss源的心态来阅读,也许会好得多。
其次,我非常喜欢听东西,一开始是听收音机,后来是听音乐、播客,播客类的倍速越来越快,中文播客大部分可以2.5到3倍速,英文不涉及专业知识的播客可以1.3-1.6倍速不等。之前在微博上分享过一个冷知识:
英文朗读2倍速大概每分钟391个单词,3倍速大概每分钟602个单词,3.7倍速大概每分钟734个单词,大多数读屏软件最高可达4倍速(超过3倍速可能更适合视力残障的朋友,他们的听力水平一般训练得比较高)。作为参考,中文精读的速度大概每分钟300字左右,按照3倍速来听基本等于大多数人的阅读速度。
那么,听书于我就是一个好的「读书」方式,能把阅读的压力分一部分给听觉,试着边听边看是个可行之计。这方面也有实践得比较好的阅读者,比如微博上的大狗熊,看上去可行性很高。我之前也随便试过,但基本都是用微信读书的AI朗读功能纯听完一整本书,今年会方便的时候阅读,通勤的时候继续听读,用混合的方式推进。
最后,如果遇到不喜欢的书籍,就放下阅读完毕的执念,并奔走相告我要培养阅读习惯😂。
可能带来哪些结果?
获得自由?
实在点的是:
能充实下音乐人相关的背景知识,听了很多歌之后有想了解幕后故事。
对哲学方面的概念有些粗浅的认知,帮助厘清些人生疑惑。
或者,一些沉静的时光。
Wait,万一真的自由了呢?💥
🎉本周推荐
🎵音乐
继续期盼春天的到来,来自厨子和戏子乐队的单曲《春河》,有些生机勃勃总是好的,试试看诗朗诵一般的音乐吧!
🎙播客
本周听到的一些好节目:
一人公司背后的运气与自由 by 收藏荚
推荐理由:采访播客搜索平台Listen Notes的开发者Wenbin Fang的节目,近3年在这个网站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播客,没想到背后是独立开发者,如果对播客这种媒介形式感兴趣,可以听听站长的心路历程。对话Yiqin:站在理性与人文的交叉口 by Trader’s Talk
推荐理由:Yiqin是微博上分享数据和社科、商业等话题的作者,常常用数据做支撑,信息摄入范围广泛、深入。这期主要是轻松的氛围,聊了她写作的流程、信息的获取方式以及作为在读博士与半专业内容生产者的一些动机和商业模式实践。
如果感兴趣,还可以继续听她做客的其他播客:
是不是赞美冬天就能唤醒春天? by 迟早更新
推荐理由:采访Yiqin关于数据、统计的一些概念,她在节目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譬如说data的起源为什么与政治有关?怎么利用quadratic voting的投票策略来设计与性少数权益相关的公投方案。张汇泉、Yiqin Fu:学术音乐人 by 随机游走
推荐理由:这是徐轶青采访学者的另一面生活,感觉科研外才艺也是业余级Pro。S2.E14~E16 今生的很多「第一次」 by 啊!是猫咪呀!
推荐理由:关于两位做了4年资深网友才第一次相见的系列故事,轻松诙谐之中,两位播客主坦诚地探讨了真实vs虚拟的边界,赛博世界背后,网线那端的联结是否能有新生命?不新鲜的故事在现代的一个实例,但甜甜的爱永不过时,无论以哪种方式:相遇又别离,相偎又相依。
参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